close

掠食高手~~螳螂台語俗稱《草猴》 。

特點:1.生活史是經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於漸進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2.這一目昆蟲幼生期叫做『若蟲』,因為和成蟲在外觀上差異不大。
            3.上翅交互蓋在腹部上,下翅則摺在上翅之下。
            4.有咀嚼式口器,是純肉食性的昆蟲。
            5.前腳粗壯有力,像鐮刀,上面有一整排的尖刺,中、後腳比較細長。
            6.產卵時會分泌泡沫膠質包著卵粒,等硬化後形成保護作用。.

1.螳螂有一個靈活的三角頭,複眼發達,單眼三個,觸角細長,口器為咀嚼式。前胸特別細長,長著一對特化的鐮刀狀的前腳,腳上還長著尖銳的鋸刺; 前翅革質,後翅膜質成扇狀,不會跳。雌螳螂產卵時,同時分泌泡沫狀的膠狀物質,保護著卵;卵囊附著在樹枝或牆角上,乾了以後呈海棉狀或硬塊。一般卵囊內有20~40粒卵,每隻雌螳螂可產4~5個卵囊。

2.小螳螂孵化時,大伙兒幾乎是同時鑽出卵囊,並且常以分泌之絲線成串的懸掛在卵囊下,這時小螳螂還包著一層薄膜,不久即脫皮,可自由活動了。螳螂是自然界中的掠食高手,它的前腳特化成捕捉腳,配合迅速俐落的動作,進入螳螂捕捉範圍的昆蟲不論是飛是走,均難逃過它的獵捕。

3.螳螂屬於不完全變態型昆蟲,幼蟲經過數次蛻皮後,成為翅膀完整的成蟲,台灣有將近三十種螳螂。螳螂交配時,在大部分情況下,雌螳螂為了順利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通常會在交配即將結束前,咬掉雄螳螂的頭並將其整隻吃掉,但若有機會,雄螳螂仍會迅速逃走。4.螳螂的卵囊稱為螵蛸,依種類與營養狀態的不同含有40-120個卵或更多,通常會有一兩隻先孵出,但絕大多是同時孵出,這種情形可避免被天敵全數捕獲,族群有較高的存活機會。

5.三角臉、鐮刀腳、凶狠的食性,這恐怕是大家對螳螂的基本印象。成蟲出現在春、秋兩季,生活在低海拔、平地的樹林,牠常在樹上及草叢裡等待獵物上門,先靜止不動,慢慢靠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把捉住獵物,然後慢慢享受獵物甜美的滋味。因為停止的時候前足合併好像在祈禱,所以外國又稱這些殺手為祈禱蟲。

6.螳螂的天敵以鳥類、爬蟲類為主,另有一種鐵線蟲會以螳螂為中間寄主,鐵線蟲的一生和螳螂有著糾纏難解的關係,由於鐵線蟲的寄生,許多螳螂往往未能等到產卵便死亡了。更多的情況是螳螂和鐵線蟲同歸於盡。               ※螳螂與鐵線蟲的故事

   在八、九月夏末時,我們很容易在水池邊找到淹死的螳螂,這正是鐵線蟲的傑作,當螳螂腹部內的鐵線蟲成熟時,必須要回到水中完成產卵的最後任務,這時鐵線蟲會驅使螳螂尋找水源並跳入水中淹死,這樣牠才有機會進入水中,若螳螂未能及時找到水池或池塘,鐵線蟲仍會鑽出,但結局是乾死在陸地上,而螳螂也會因腹部受傷而死亡。進到水中後的鐵線蟲,行動非常緩慢也不再進食,牠會產下數萬個卵於水草或石頭上,若水池中的水生昆蟲,如:孑孓、水蠆吃進鐵線蟲的卵,當孑孓、水蠆羽化成帶有鐵線蟲卵的蚊子、蜻蜓時,若剛好被螳螂吃到,此時鐵線蟲便可進入螳螂腹中,開始它的幼蟲階段。   鐵線蟲是螳螂的寄生蟲,活的時候大概有27-30公分長。鐵線蟲的生態很特別,牠以螳螂當中間宿主,在九、十月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在水池邊找到淹死的螳螂,因為當鐵線蟲寄生在螳螂的身體裡面,等要變為成蟲的時候,必須要回到水邊去,所以這個時候,牠會驅使寄主螳螂到水邊去投水淹死,這樣牠才有機會跑出來,否則牠鑽出來時,如果是在陸地上會乾死掉。鐵線蟲到水裡以後,雖然行動很緩慢,但牠會去找到水蠆,產卵在水蠆上面,等到哪天哪隻螳螂吃到有鐵線蟲卵的水蠆時,就又可以回到螳螂的身上。

              螳螂的解說技巧

1.各位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年○班的大哥哥(姊姊)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大自然中的昆蟲。

2.你們有沒有看過螳螂牠的頭是什麼形狀?(三角形!螳螂有一個靈活的三角頭,複眼發達,單眼三個,觸角細長,口器為咀嚼式。前胸特別細長,長著一對特化的鐮刀狀的前腳,腳上還長著尖銳的鋸刺; 前翅革質,後翅膜質成扇狀,不會跳。雌螳螂產卵時,同時分泌泡沫狀的膠狀物質,保護著卵;卵囊附著在樹枝或牆角上,乾了以後呈海棉狀或硬塊。一般卵囊內有2040粒卵,每隻雌螳螂可產45個卵囊。

3.有沒有人知道螳螂的幼蟲又叫做什麼不同?

幼生期叫做『若蟲』 因為和成蟲在外觀上差異不大

4.請問螳螂吃葷的還是吃素的?(你答對了這位小朋友真棒!牠有咀嚼式口器 是純肉食性的昆蟲

5.螳螂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什麼是不完全變態和完全變態?(完全變態是昆蟲一生需歷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沒有經過蛹期的叫做不完全變態。螳螂的生活史是經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屬於漸進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6.有沒有人知道螳螂如何結婚產卵?(螵蛸

求偶:對雄螳螂來說交尾是一件冒險的事,由於雌螳螂要孕育後代所以必須吸取大量養分以備產卵,因此常會在交尾之際將雄螳螂吃掉,所以有殺夫之稱。交尾後雌螳螂會開始產卵 產卵時會排出泡沬狀的膠質物 乾了後會成為土黃色的螵蛸 可保護卵越冬,螳螂小若蟲孵化時 會接連從卵囊中鑽出 並且形成細絲向下滑落 而懸在半空中,小若蟲再掙脫裹身的薄膜 正式孵化 接著 牠們會沿著細絲向上攀爬或直接掉落草叢的地面,開始四處活動 由於孵化的蟲體數量很多 食物不夠時經常會發生互相捕食的情形。

7.有沒有人知道螳螂的天敵是誰?螳螂的天敵以鳥類、爬蟲類為主,另有一種寄生的鐵線蟲。)

8.螳螂如何自我保護小小的螳螂難以對付,更難以捕捉的了。螳螂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因此,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 可以選擇多種方法來自我保護。比如,它有如針的硬鉤 可以用鐮鉤去鉤你的手指;它長有鋸齒般的尖刺,可以用它來扎、刺你的手;它還有一對鋒利無比、而且十分健壯的大鉗子。這對大鉗子對你的手有相當的威力當它挾住你的手時那滋味兒可不太好受啊!

9.螳螂為何叫做祈禱蟲(螳螂俗稱禱告蟲,因為停止的時候前足合併好像在祈禱,所以外國又稱這些殺手為祈禱蟲。牠的前腳粗壯有力 像鐮刀 上面有一整排的尖刺 中、後腳比較細長覓食:螳螂守候在植物叢間 等候獵物自動送上門來。)

螳螂,台語叫做「草猴」,意思大概是說螳螂就像在草又叢上跳來跳去的猴子。螳螂的體型雖然不大,但也不要小看牠喔!當牠出現時,打賭你一定不敢冒然伸手去抓,因為只要看到牠抬起胸前那兩隻像鐮刀的前腳,相信你早就手軟啦!除非你已學到捕捉螳螂的要領,否則還是勸你最好別去惹牠。萬一被他前腳的「齒列尖」刺傷到手指,保證讓你痛的哇哇叫。

螳螂小檔案
分類/節肢動物門螳螂目
種數/全世界大約有二千種,台灣已發現十七種
繁殖/卵→若蟲→成蟲
別名/草猴(台灣)
螳螂的特徵
從正面看來,螳螂有一張倒三角形的臉,兩個複眼分別長在頭部兩側,身軀長長的,六隻腳也是長長的,還有兩片像薄紗一般的翅膀披在背上,體色有綠色的,也有褐色的。
在這些特徵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長在螳螂胸前那一對形狀很像鐮刀的前腳,螳螂的前腳長的特別發達,是牠獵捕食物時的攻擊武器,同時也是牠抵抗侵犯的防衛武器。中國的武術中,有一路拳法叫做「螳螂拳」,想必是哪位武術宗師在細心觀察螳螂的生態後所開創的招術吧?這也是武術界唯一得自昆蟲靈感的拳法。看來,昆蟲界的蟲蟲們真應該送塊「昆蟲之光」的匾額給螳螂一族才對。
螳螂的食性
螳螂不論成蟲或若蟲,都是純肉食性昆蟲。如果你有機會親眼目睹牠們捕食其他昆蟲的過程,你將會由衷讚歎!
螳螂用前腳作為獵捕食物的攻擊武器,在出腳前,牠先藉著和樹、草相同的體色做掩護,靜靜守候在草叢或矮樹叢的芰葉間,然後伸出會旋轉方向的頭部,就像小型雷達那般偵測動靜;等獵物一接近便迅出腳,獵物立刻腳到擒 來,前後動作只花了二十五分之一秒的時間。很酷吧!以這種速度,不但蚊、蠅、飛蛾等小昆蟲難逃厄運,就連在昆蟲界以跑跳聞名的大蝗蟲,也常成為螳螂的腳下亡魂。
螳螂不但是純肉食性,同時也是共食性的昆蟲。只要是活的,會動的,螳螂都會抓來吃。因此,大螳螂可以會吃小螳螂,甚至連雌雄螳螂交尾時,雌螳螂也可能會因為餓慌了而回頭把雄螳螂吃掉。其實,那只是雌的把雄的看作會動的食物,而不是刻意要把雄的吃掉。不過,這種弱肉強食,自相殘殺的情景,的確經常發生在螳螂族群中,今人不可思議。
螳螂的棲息環境
草叢、花叢、矮樹叢等等,都是螳螂的棲息地,牠們終其一生在這些環境中出生、捕食、活動、繁殖。
大部分螳螂都屬於晝行性昆蟲,但也有少數種類屬於夜行性昆蟲。只要自然環境不被嚴重破壞,相信螳啷一族應該不至於瀕臨絕種才對。
螳螂的繁殖過程
大部分的昆蟲都是卵生,螳螂也不例外。當雌雄螳螂交尾之後,雌螳螂就會懷著滿滿肚子的「卵粒」。這時,牠會靜靜的倒攀在矮樹叢的枝椏間,把卵粒接連生產出來,
同時分泌一種像泡沫的膠質把卵粒包覆。當泡沫狀膠質硬化後,便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卵囊」。每一種螳螂的卵囊都各有牠們的特定形狀與大小。
等到螳螂小若蟲卵化時,一隻隻的小若蟲會接二連三的從卵囊中鑽出來,並且形成細絲向下滑落懸在半空。小若蟲掙脫了身上的薄膜,才正式孵化,接著再沿著細絲向上攀爬,或直接掉落地面開始四處活動。
由於同一個卵囊所孵化出來的小若蟲實在太多了,雖然牠們一孵化出來就有能力捕食蚊子或其他小蟲子;但是,不論外界的食物夠或不夠,小若蟲都會互相吃來吃去,就就是螳螂生態中的共食性。
*另提供螳螂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o^*

螳螂是一種肉食性之益蟲,其若蟲及成蟲均能捕食害蟲,在自然界中可以捕食多種果樹、林木、蔬菜等之害蟲;具有捕食量大、捕食害蟲時間長、食蟲範圍廣等優點,諸如鱗翅目、直翅目、雙翅目等昆蟲,均為其捕食範圍。螳螂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屬於螳螂目(Mantodea)、螳螂科(Mantidae),全世界已知的螳螂一科共400屬,約1800種左右,分為17~32亞科,其分佈甚廣,多數種類分佈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頭呈三角形,頭部的活動非常靈活,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胸甚長,為大型捕食性天敵昆蟲之一,喜歡生活在草叢間或樹枝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翠鳥的窩 的頭像
    翠鳥的窩

    翠鳥的部落格

    翠鳥的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