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12人生是自己的 網路文章~~感恩若葳分享
快樂,是純粹自然的產物,
是自己百分百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禮物
沒有了自我,一切的快樂都是虛偽的假象
即是人家批評你、否定你、攻擊妳, 也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
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那些經不起人家批評, 人家說一句,就要難過三十天,
人家說兩句就要打人翻臉的人, 事實上是對自己極端沒信心的表現。
當然了!這種容易跟人家「批評」起舞的人, 注定要跟快樂說拜拜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 只要人家有嘴巴,就會有意見和批評
想快樂的人,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
再者,太在意別人想法的人,不僅不能快樂, 也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個性,
更沒辦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有習慣性被人家嘴巴「虐待」的人,
請用左腦右腦想一想: 『為什麼我要當人家嘴巴的奴隸?為什麼要這麼 在乎 別人的想法呢?』 只要你想通了,你就擁有快樂的自主權了!
人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憂愁。魚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快樂。
鳥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荒唐。 人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自由。
鳥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深沉。 魚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幼稚。
你不是我,怎會了解我。 / 幾米
讀後心得
看完文章恍然大悟!前天去開個會,會中有人笑著說我的部落格錯字連篇。
我當時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是表面上仍笑著感恩她,
並希望她指證是哪些字錯了,應該趕快提醒我改進才對,以免貽笑大方。
其實當時心裡嘀咕著,為何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呢?讓人真糗,有點無地自容的感覺。
不過再想回來,她也是好意,她一定很認真很仔細的在看我的文章,才會發現我寫錯字,
我不但不能怪她反而要感恩她才對!不過當時心情確實很不舒服了一陣子,
一時之間有種自我否定的感覺,幸好我這個人總是腦筋大條一點,不久事忙就忘了。
有時在部落格抒發情感或分享文章,其實我都很仔細看過才發表,但難免會有一些錯字沒被看
到,事後我再看時,發現錯字就會立刻改正,這是自己不夠細心的表現,
今後各位網友如發現我發表的文字內容有錯的話,拜託您一定要告訴我,
請您給我留下一點尊嚴,用隱藏回覆的方式好嗎?我會感恩您的!
我最感恩周吉常老師了,以前他常上我學校的網站,給我許多的指導,
而且周老師為人親切客氣,讓人熱於親近,他常來逛我的網頁,
發現我的網頁有哪些植物弄錯了,都會不吝的來電指正,他是我的良師益友,
好久沒跟他聯繫了,良師益友就是會讓人常常感恩想念!
音樂神童 ~~莫札特(一)
莫札特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56 年 1月 27 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 莫札特的父親雷歐波得 - 莫札特來自德國的奧格斯堡,是德裔奧國音樂家,先是在薩爾斯堡大主教樂隊檐任小提琴手,然後逐漸晉陞為宮廷作曲家和副樂長,他一共有七個小孩(另一說是六個),但其中五個都夭折了,只剩下莫札特和他的姊姊,在小提琴的歷史上極重要的著作[小提琴演奏法]就是雷歐波得 - 莫札特的著作。
當莫札特快學會走路的時候,便時常爬到鋼琴的椅子上, 整天好奇的彈三度和弦,因為這是他最喜歡的音,不久之後,他也會拉小提琴了,所以時常跟全家人一起合奏。六歲時寫了一首美妙的鋼琴小步舞曲與小提琴奏鳴曲, 充分展現了他對美 麗旋律的愛好, 雖然音符簡單,但是細聽之下卻仍能發現在精緻不落於任何幼稚的味道。八歲時甚至於寫出第一首交響曲,他的父親雷歐波得•莫札特發覺了他不僅有音樂才華,甚至是世上罕有的天才,於是放棄了為自己謀前途的計劃,傾全力讓這小孩接受最完善的音樂教育,同時也打算將此神童帶至各地宣揚。所以莫札特在音樂上的成就,除了天賦異秉之外,他的父親雷歐波得•莫札特也是最重要的推手。
他們一家人開始了歐洲之旅,首先到了慕尼黑,在公爵馬克斯米蘭御前獻奏,獲得了高貴禮物,到了維也納,立刻被召往仙布倫宮御前演奏,當然備受喝采,莫札特當時甚至在國王要求下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由於維也納的成功,他父親乃計劃帶莫札特前往巴黎,當時巴黎是歐洲的文化中心,凡是任何人欲博得名聲,就非前往巴黎不可。 1763年夏天他們又開始啟程,經過了許多地方,到了巴黎,在法蘭克福演奏會上,德國偉大的先哲歌德也曾在此聆聽,他在日後的回憶錄中大大讚揚莫札持的琴藝。
莫札特在這個時期接觸到了各地不同風味,不同型式,不同特色的音樂,這些經驗對他極為重要,他日後的作品融合了這些素材,故而有一種世界性,巴黎之後又到倫敦,在那裏結識了大巴哈的么子克利斯強 . 巴哈,莫札持從他那兒獲益良多,之後再至荷蘭,結果得了天花,差點奪取他的視力及聽力,還好在半個月後痊癒,這一種旅行雖然使莫札持聞名遐邇,同時也學到了各地的音樂,可是對他的健康卻有害無益,莫札特之所以英年早逝,這樣的工作過度有必然的影響。
莫札特回到了家鄉薩爾斯堡後只住了十個月又往維也納去了,到了維也納他開始日夜不停的作曲以應付他人,他寫了 " 裝呆姑娘 "、" 巴斯強和巴斯倩 " 兩首歌劇,為孤兒寫了彌撒曲以及六首交響曲。
他後來應聘為薩爾斯堡吉廷樂長,但沒有薪水,不久他又與父親前往義大利,在羅馬的教堂他聽到一首九聲部的 " 慈悲經 " 後就將音樂背起來,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份的錯誤而已,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轟動了羅馬,因此還榮獲教皇頒發 " 黃金馬刺十字勳章 ",從此他常在信尾簽上 " 騎士 " 。
當莫札特遊遍了歐洲所有的大城市之後 , 他希望能找到一份固定的職業 , 但他去維也納與慕尼黑都是敗興而歸 , 只好在薩爾斯堡待了兩年半之久 . 在這期間他一共完成了約 80 首作品 , 其中還包括了為薩爾斯堡市長哈夫納的音樂晚會而作的 " 哈夫納小夜曲 " 與歌劇 " 牧羊國王 " . 在薩爾斯堡他的情況愈來愈糟 , 與大主教關係愈來愈壞 , 終於在一次口角後他辭去了工作 , 由母親陪他同去維也納 。到了巴黎後母親瘁然去世 , 這對他的打擊十分大 , 他在那兒寫了幾首曲子 , 也相當成功 , 但曲中強烈流露出他對母親的懷念與痛苦 , 如「a小調鋼琴奏鳴曲」便是一例。
在失去親情的痛苦打擊與對工作始終無著落的情況下 ,莫札特深刻地體驗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 因此他的作品也益加臻於圓熟。他也開始寫作德語歌劇 , 因為那時是羲大利語歌劇的天下 , 許多德奧人都希望能有自己語言的作品 , 但因無專才寫作始終不成氣候 , 莫札特因此開始大顯身手。他寫了 " 後宮誘拐 " , 音樂自始至終都洋溢如春風般的主動 , 這部可說是完全表現了莫札特特色的第一齣歌劇。
莫札特戀人無數 , 只是都不長久 . 真正令他燃起愛火的是韋特.愛羅西亞 . 在多重波折及莫札特舉棋不定下,愛羅西亞最後與一名演員結婚。而與莫札特共結連理的是她的妹妹康絲坦茨.康絲坦茨是一個庸俗的婦女,沒有崇高的道德感 , 沒有敏銳的感覺 , 也沒有虔誠的宗教心。對於莫札特宏大的志願和音樂世界她一點也無法理解。在她而言莫札特只是個愛自己和會賺錢的男人而已。康絲坦茨顯然非一位好妻子,持家不嚴,揮霍無度,儘管莫札特很努力地工作,一家仍是處於窮貧之中。莫札特去世後,康絲坦茨便改嫁給顧問官尼森。
莫札特的作曲方式很難為一般人所想像。因為他天生是一位音樂天才。例如 " 唐.喬凡尼 " 的序曲就是首演的前晚在聽著 " 阿拉伯神燈故事 " 而靈感大發寫出的。還有一次,他答應了別人寫一首三重奏曲,但他又想去玩滾球,因此他決定一起完成。他一面玩球一面譜三重奏曲。輪到他時就去玩滾球 , 下場之後就埋頭作曲 , 竟然也完成了一首優美的曲子。莫札特隨時隨地可以作曲,不論走路或與別人談話,他的腦子總是不停地作曲,不停地幻想。特別是坐在馬車上的時侯,莫札特的童年有很多時間都在馬車上度過,因此馬車奔馳的轆轆聲特別容易在他腦中化成美妙的節奏與旋律。
由於十八世紀對音樂家很不尊重 ,以致才能洋溢的莫札特只能在皇室貴族間卑微的生存。雖然莫札特一向就像頑童一樣,天真活潑、愛開玩笑,不過在他的心裡實際上卻隱藏了一片陰影。在寫信給他父親時常常提到了有關死的問題,這也許在此透露了他心中真正的陰影,或是對他英年早逝巳有了頂感。
1. 莫札特 對母親瘁然去世,打擊很大,他寫哪些曲子懷念他的母親?
2. 音樂神童莫札特幾歲時就會寫一首美妙的鋼琴小步舞曲與小提琴奏鳴曲?
音樂神童 ~~莫札特(二)
莫札特會有當時的成就,幾乎全是他的父親一手栽培出來的。所以莫札特一生之中都以他的父親為中心,有任何問題立即向他表示。他父親去世時正是莫札特在譜寫 "唐 . 喬凡尼 " 的時候。 莫札特在他父親活著時候處處違背他的心意,如與薩爾斯堡大主教交惡之事讓他父親的立場十分為難。他的父親屬於舊派的作曲家,也不贊成莫札特的作曲方式。對莫札特的婚姻他父親也不同意。在到了維也納看見了康絲坦茨的作為後,更是對莫札特之結婚十分不諒解。因此父子間的想法與作法背道而馳,他父親也在這樣完全失望而無慰藉的情況下去世了。莫札特對此之
內疚與痛苦始終不能解脫,也因此這樣深刻的痛苦在他日後的作品上表露無遺。
莫札特在維也納的經濟情況日漸拮据,因此他又想到外地去再試試運氣。
於是 1789 年他又訪問了布拉格 。萊比錫、德勒斯登、柏林等都市。到了柏林他應召前往皇宮,莫札特一共呈獻了三首弦樂四重奏給當時的普魯士王腓德烈威廉二世 且博得褒揚 。1790 年冬天他回到維也納 , 那時維也納奧皇約瑟夫二世駕崩 , 雷奧液德二世即位 , 莫札特所受的待遇每況愈下。新皇的加冕典禮定於法蘭克福舉行,音樂由義大利的薩里耶里 " Salieri 1750 - 1825 " 作曲 . 此人就是電影 " 阿瑪迪斯 " 中謀害莫札特的主謀人。也是在宮中與莫札特競爭的對手。事實上薩里耶里也是貝多芬的老師 , 他也有一些作品 , 也許他是宮廷中與莫札特競爭的對手 , 但若把他說成是謀害莫札特的人那就有點不公平了。莫札特並不死心,於是決定前往法蘭克福再試一次運氣,他親自演奏了新的鋼琴協奏曲,奈何到場的人數並不多。後來這首曲子被稱為 " 加冕協奏曲 "。從此莫札特的命運自此開始越來愈慘。
1791 年 3 月莫札特的劇院經理朋友達朋特委託他寫一齣德語歌劇,這家劇院不是皇室的高級人士所聽的,而是在維也納郊外的中下階級的流行德語劇院。莫札特並不以對象為平民而拒絕,反而高興的接下任務。他長久以來就希望能再寫一部德語的歌劇。達朋特為讓莫札特專心作曲 , 特別把公園裡一間漂亮的小屋子租下來給莫札特住,當時他的妻子正外出療養,因此莫札特可以十分愉快專心的完成這部歌劇 " 魔笛 "。
魔笛於 1791 年 9 月 30 日首演時大為轟動,為了答謝觀眾的愛護,他親自指揮。莫札特在魔笛接近完成之時的 1791 年 7 月的某一天半夜突然來一位身披黑色披風的男子請他寫一部安魂曲,莫札特當時嚇了一跳,認為這位男士是死神,但因為實在缺錢用,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或許是預感死之將至,也或許是這位黑衣人的安魂曲委託事件,魔笛的後半段曾經出現過類似安魂曲的曲風。由於 " 魔笛 " 的成功,莫札特差點忘了這件事情的約定,突然一夜那名男子又再度出現來催促他早日完成,後來才知道這位灰衣男士是瓦賽克伯爵的僕人萊特蓋普。這位公爵就是有將別人的作品當做自己創作發表的可恥習性,後來伯爵在妻子的忌日親自演奏莫札特所作的安魂曲 , 萊特蓋普則是伴奏者。
莫札特對此人此事感受到強大的壓力,日日夜夜都在思索著安魂曲的歌詞,因為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健康,再加上常常夜裡作曲的苦工,他的身體更加嬴弱 ,這時他巳感覺到他在為他自己作一首安魂曲了。到了11月,莫札特己病得無法起身 , 不過他仍未放棄自己的這份責任,依然照樣工作。為了趕在約定時間交出曲子,莫札特常常一邊流淚一邊作曲,以致病情急遽惡化,終於在十 二月四日 夜晚寫到第三部續唱的第六曲目第八小節時,莫札特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再繼續提筆了。他覺悟到自己的大限已至,立即招呼弟子朱斯麥瑞前來枕畔,指示曲子的未完部份。12 月 5 日 0 時 55 分莫札特終於撒手西歸。莫札特死後,未完的安魂曲由朱斯麥瑞繼續完成。當他死時家中分文不剩,只好把他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遺體首先放在當初他與康絲坦茨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前往墓園,但因遇到暴風雪,送葬的人只好半途折返,只留下莫札特孤單地被埋在無名墓園內。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永遠無法找到了。因此莫札特之墓就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過了很久,當世人公認莫札特為曠古未有的偉大音樂家時才動員在墓園作調查挖掘,結果仍是無功而返。最後只好隨意選個地方替他立了個墓碑,算是對他的敬仰。他的弟子朱斯麥瑞也遵照了莫札特的願望把安魂曲補寫完畢,以後每逢後世紀念莫札特時都是演奏此曲,聽者無不動容。像天嫉英才此話應用到莫札特是十分恰當的。他一生坎坷 ,終身貧困,但他始終樂觀與赤子之情。那時代的人對他的一些言詞與作風無法茍同,對他的音樂也只是欣賞。但莫札特死後有知的話他應可安息,因為我們己從他的作品中洞澈真情了。
雖然英年早逝,莫札特的音樂才華卻是史上難見的。他對歌劇、交響樂、協奏曲、室內樂、獨唱曲、鋼琴曲、合唱曲等各種音樂形式皆擅長。從小活在大人世界裡的莫札特 ,長期在宮中生活接受大家的讚美,以致於長大後人格變得詭譎複雜 . 他說話總口無遮攔,往往把自己對其他音樂家的評斷全盤托出且少有讚詞,舉措高傲、眼高於頂,在音樂界難交到真心朋友。
莫札特絕對是熱愛生命及人類的,這可從他的最後一部歌劇 " 魔笛 " 看到 。第二幕第十二場 , 編碼第十五號的詠嘆調 , 由薩拉斯特羅唱出 " In diesen heil gen Ha ! len kennt man die Ra che nicht..." 意指 " 誰都要寬恕敵人,不喜歡這個教義的人,就不配做人 "。這正是莫札特冒著生命危險加入的秘密組織
" 共濟會 " 的宗旨。
雖然精神上與生活上常處於困頓的狀態,但是他的作品依舊具有純粹音樂的性質。在貝多芬、白遼士、蕭邦等人的音樂中,多少都能了解他們的生活情緒或經驗。但莫札特的所表現出來的只是音樂的至真、至善與至美。
1. 莫札特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他在音樂界難交到真心朋友?
2.莫札特對父親的死亡為何會如此的內疚與痛苦,始終不能解脫?
歌曲之王 ~~舒伯特
1797 年 1 月 31 日出生於維也納郊外的李希典塔爾村莊,他的父親是農民出生的小學老師,後來開創了一所私立小學,親任校長,母親是廚師,由於生活貧困,父母所生的14個孩子,只養大了五個。舒伯特所受的音樂教育非常有限,舒伯特小時候由父親教他小提琴,大哥教他鋼琴,十一歲進入皇家學院攻讀音樂,住進神學院宿舍,並加入維也納宮廷禮拜堂合唱團(今維也納少年合唱團)高音部隊員,直到十六歲因變聲不能再演唱童聲高音才離開。期間,前往薩里耶利門下接受三年正規的作曲課程,所有的音樂知識幾乎全賴自己的摸索與努力。 同時他在他父親的學校裡擔任助教師,此期間的創作如F調彌撒曲、魔王、野玫瑰…等。他早年就展現了非凡的音樂才華,經常為家中和友朋之間的演奏,譜寫歌曲管弦樂曲和室內樂曲。並在學校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還為這個樂團寫作了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一八一三年﹞。1812年以作品1的名義出版「魔王」一曲時,已經譜寫了將近七百首的樂曲。一八一四年十月十九日,舒伯特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麗卿》譜曲,有人認為這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濫觴,此說雖不見得很精確,但這首歌卻打開了舒伯特創作靈感的閘門。一八一五年,舒伯特就創作了一百四十首砍曲。在他短暫的一生﹝三十一年﹞當中,一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所以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上,這使得他很受朋友歡迎,他身邊一直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朋友,這些朋友有些在經濟最困頓的時候接濟他,有些人的詩作給予他創作的靈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極力推廣他的音樂。雖然他作品數量頗豐,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 ( 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但是並沒有任何經濟支援。經過朋友幫忙,他在 1818 與 1824 年,受聘於匈牙利 Esterhazy 公爵,擔任公爵女兒們的家庭教師。不過,他還是喜歡隨興的生活,對於社會地位、貴族生活全不感興趣。每回只要拿到錢便呼朋引伴到咖啡廳取樂,等錢花光了再由朋友接濟他。在這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中,他有時甚至將樂曲譜寫在帳單背面。
對於文學、詩歌,舒伯特一向易感,使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他寫了超過六百首藝術歌曲,他會用同一首詩作,譜寫不同曲調的曲子,有些歌德和席勒的作品甚至超過六次以上。他在音樂與文字間找到一個讓兩者安適而不扞格的情境,使兩者能在表達某種情境狀態時發揮到最大,他一向與世無爭,所以也不想讓音樂與文字間分出從屬,就如你無法硬是要區分在詮釋舒伯特的歌曲時,歌者和鋼琴伴奏誰比誰重要,鋼琴往往是外塑情境的描摩,人聲就變成心理狀態的獨白。舒伯特終其三十一個年頭的生命,除了少數外出旅行的機會,他的足跡始終都徘徊流連在這個城市的無數角落,在他身前維也納對他瞭解不多,即使死後很長一段時間,維也納也都沒有給這位天才應有的尊敬與重視,他的作品雖不僅限於歌曲﹝他尚有九首交響曲、十部歌劇、多首管弦樂曲以及宗教音樂,更有為數眾多的室內樂與鋼琴奏鳴曲等等﹞,但其作品都有共同的特色,那就是無不具有天使般優美純潔的旋律,這也是使他能夠在音樂史上躋身最偉大的作曲家行列的原因。1827年在貝多芬臨終病榻上,年輕的舒伯特哀傷的與其道別,隔年1828 年11月19日,舒伯特去世於維也納遺體便葬在他最尊崇的貝多芬墓旁,享年三十一歲。
1. 舒伯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奧地利音樂家~~海頓
海頓與莫札特、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32 年出生於奧地利東部的小村莊羅勞,在家裡十二個孩子中排行第二,海頓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份 , 他有一位親戚法朗克是合唱團指揮 , 所以海頓的父親就在他 6 歲時將海頓交給法朗克扶養並且教他音樂,法朗克灌輸海頓不少音樂的基本知識 , 也教海頓演奏小提琴和大鍵琴。
兩年後海頓的才華被維也納聖史蒂芬教堂的樂長呂特注意到 , 在呂特的建議下海頓到維也納加入聖史蒂芬教堂的合唱團,一邊接受音樂教育一邊在教堂獻唱,一直到他 17 歲變聲後才被迫離開。
離開合唱團後,海頓以教授私人學生及為人拉奏小提琴勉強維生,同時也利用閒暇努力鑽研作曲。有一次海頓所寫的一首彌撒曲受到音樂界的注意,他開始得到一些作曲的邀約,不久又被聘擔任一個望族的家庭音樂教師,經濟情況因此大為改善。
1759 年海頓受邀出任莫爾辛伯爵在波希米亞私人樂團的指揮,可以更安心自在地從事作曲,他的作曲技巧在這時也日益成熟,在 27 歲時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
1760 年海頓娶了長他 3 歲的安娜為妻,安娜非常自私而且對於丈夫的音樂事業毫不關心,婚後不久海頓就發覺這門婚事是個錯誤,他曾氣憤地說 : 不論她的丈夫是鞋匠或是藝術家,對她全無差別,安娜甚至時常將海頓的譜稿拿去做捲髮紙,海頓和安娜不斷爭吵,幾年後他們終於協議分居,不過海頓終其一生還是得按時付給贍養費。
1761 年是海頓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一年,因為莫爾辛伯爵經濟惡化不得不解散樂團,這時艾森斯達特的保羅.艾斯特哈吉王子邀請海頓出任王府樂團的副樂長,5
留言列表